分节阅读_1  军户小娘子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目录 下一页(1/3)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5200xs.win/111718/1.html

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军户小娘子

作者:月生春秋

文案

江南的小家碧玉随父充军到北方边城,军户家的小娘子在绝境中,也要挣扎出一条幸福之路......

公告:本文将于4月28日完结倒v

内容标签:情有独钟 女强

搜索关键字:主角:宋芸娘 ┃ 配角:宋氏一家人,许氏一家人,萧氏一家人等 ┃ 其它:

==================

☆、张家堡的早晨

村头的老公鸡刚打了第一次鸣,宋芸娘便起来了。她穿上改制过的爹爹的旧衫,简单扎了个男子的发髻,带上青色头巾,未施粉脂的鹅蛋脸上,衬着那双熠熠生辉的眼眸,微抿着双唇,就有几分翩翩少年的模样了。略不合身的旧衫套在身上,越发衬得身材单薄,倒刚好像正在抽条儿的少年。

宋芸娘轻轻走到爹房间门口,探头进去看了看,爹爹和小弟荀哥一大一小两个人,头并着头,睡得正香,荀哥更是将一条腿搁到了爹爹的肚子上。

宋芸娘笑着摇了摇头,蹑手蹑脚地走到炕边,将荀哥的腿轻轻挪开,小心翼翼的避开爹爹的伤腿,又轻轻给两人掖好被子。

室外夜凉如水,一轮明月正当空,发出惨淡的白光,照着这个矮小的、破旧的小院。薄薄的月光透过窗,照在爹爹的脸上,芸娘看着爹爹眉头紧锁、满脸憔悴,似乎在睡梦中也仍是忧心忡忡,愁容满面。

宋芸娘便来到厨房,煮了一小锅小米粥,趁小米半熟的时候捞出,装入一个小瓦罐,然后埋在有火的灶灰里,又在锅里炕了几个黑面馒头,用火的余温热着,想着一两个时辰后,爹爹和荀哥起来刚好可以就着热乎乎的馒头喝着热腾腾的粥,这才悄悄退出院子,轻轻合上院门,沿着长长的巷子向村头走去。

天刚露出鱼肚白,整个张家堡还笼罩在一片沉沉的雾霭之中。虽然只是初秋,但毕竟是北方,再加上旧衫实在是单薄,风吹在身上便也有了几分刺骨的寒意。“等熬过了这段日子,该给爹和荀哥添置棉衣了”,宋芸娘紧了紧衣襟,不觉加快了脚步。

长长的小巷两旁密密的排列着和宋芸娘家一模一样的破旧的、低矮的小院,这里住的都是梁国地位最低下、最贫贱,也最穷苦的军户。他们有的自祖上就是军户,被朝廷迁到这里后便扎根下来,世袭着军籍;有的本是平民,因家贫被招募为军户;有的则和宋芸娘家一样,因犯罪而被充军到这个边陲小镇。

最开始的张家堡只是一个有着几十家村民的自然小村落,叫张家村。后来边境越来越不太平,张家村地处通往边防重镇靖边城的交通要道,离靖边城只有三十里,在军事防御上的地位日显重要,因此靖边城的守备官报请朝廷在此建了军事要塞,作为靖边城的下级军堡,主要防守其西路。军民们用了大几十年的时间,陆续挖了壕沟,围了城墙,又不断迁入军户驻扎。

新迁入的军户主要来自于两种人:一种是从平民中征集,另一种则是即因犯罪而被罚充军役的官吏和军民。边境贫寒艰苦,还经常受到鞑靼的骚扰,所以从平民中征集来的寥寥无几,倒主要是因罪被充军的居多。

充军过来的人三教九流,五花八门,来自全国的各个地域,各个阶层,有江洋大盗、惯偷、甚至是杀人犯这样真正的恶人,有受了冤屈的普通百姓,也有和宋芸娘爹爹一样犯了事的官员。他们有的孤零零的一人前来,也有的拖儿带女全家赴戍,他们当中不乏罪有应得之辈,也有含冤受迫之人。

不管是征集的平民还是发配的罪犯,一旦成为军户,便要世世代代世袭军籍。军户平时除了要屯田种地,向朝廷上缴税粮,还要定期操练,担负起守城的要务,一旦发生战争,更是要上战场冲锋陷阵。总而言之,成为了军户,特别是这边境苦寒之地的军户,就开始了极度悲惨的命运。

近年来,随着军事地位的日益重要,军户的不断增多,张家堡有了慢慢扩大的趋势,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张家堡依山傍水,东边是青云山巍然伫立,西边则有饮马河缓缓淌过。整个张家堡呈正方形,中间一条南北大街将张家堡分成东西两个部分,东、西两边各有四条长巷,整齐地排列着,将张家堡分成四个村,分别是上东村、下东村、上西村、下西村,张家堡的中间地段,则是衙署、兵营、粮仓、武器库这样的官方设施和一些简陋的小商铺。

南北大街是一条长长的石板路,石板路宽敞笔直,它和沿着城墙内侧的一圈宽敞的环城马道一起构成了张家堡内的主要军事通道,便于在危急时刻迅速地调动兵力,应战防御。南北大街的两端分别是南、北两个城门,北门基本上不开,唯一的通道是南门,又名永镇门。

堡内居民大多是军户,也有少数匠户和民户,分住在四个村里。宋芸娘所住的上东村靠着山,布局狭窄,房屋破旧,居住的大多是家境贫寒的军户,西边两个村地势较平缓,居住的大多是百户、总旗、小旗等官员和少数家境略好的军户。这几年,军户越来越多,堡内已经住满了,再迁来的军户就只能在堡外挨着城墙修建住房了。

张家堡的下西村还住了十几户民户,基本上都是原来在张家村居住的村民,当初建军堡的时候,这些民户不愿意迁走,便在堡内给他们留了


分节阅读_1(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