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沅这才又带上了几分笑意,后退几步,一撩衣袍,跪在了他身前。
“兄长您起来,”李濂惊得立刻由坐变长跪,他这才明白兄长为何要他转身。方才兄长居主座面朝南,而他则面北。如今兄长竟是要向他北面称臣。他的语调因焦急而变得不太自然,“濂可万万受不起您的礼”
“坐回去,”李沅的声音不大,语气却不容反驳,“帝王当受万民朝拜。”
“回去。”看李濂不肯动身,李沅又重复了一遍,“你坐着,我拜完就起来,你若不回去,咱们俩便一直这样耗着。”
李濂深知兄长说一不二的性子,不敢再执拗下去,将自己的坐姿又端正了些。
他的双手紧紧扣住大腿,努力平静着自己的声音,看着兄长向自己行了一个稽首大礼,缓缓道:“前周陵州大都督、辅国大将军、上柱国成国公,臣李沅,拜见陛下,愿奉陛下为主。”
李沅的话音刚落,他便连忙起身,将兄长扶起。
两人走至小榻边并肩坐下。大起大落太过伤神,李濂好半天才觉得自己缓过来,对李沅说:“阿兄实在不必如此的。”
他心底是想让兄长能从心所欲的。兄长不愿意认他,那不认就好,不愿意事新朝那便不事,任何事都只要兄长开心就好。他万没想到,兄长竟然会直接向自己称臣。
“陛下这模样,是不信臣这个前朝旧人的忠心?”李沅看李濂有些呆愣的样子,忍不住想要逗他,他挨李濂极近,有些低沉的嗓音传至李濂耳中,宛若,“你既承天受命、受禅登基,便就是正统。我怎能不认你这个主君呢。”
看着李濂还是一副不太相信的样子,他又补了一句:“更何况,我又何时说过你做错了,被人欺辱至此,怎能不思反击?”
他是忠不假,可绝不是君王要杀自己,自己还能谢恩的愚忠。既然前朝不义,李濂又是治世之君,也并无任何不妥之举,那他自然当奉新主。
再说了,李濂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幼弟,他怎么可能扔下李濂不管。
“谢谢阿兄。”李濂总算明白了李沅的用意,冲他轻声道谢。过了许久,他才像想起什么一样,问李沅:“我听医官说,您的伤已经结痂了。”
“是,今早发现的。”李沅点头承认,“我也不想不清楚为何。不过,这世间无缘由的事情太多了,既然想不明白,便不要费神去想。”
李濂明白兄长是在说给自己听,子不语怪力乱神,可如今除了冥冥天意外,再也无法解释发生在兄长身上的事了。
他勉强是压下了自己的多余的念头,带了几分期许问李沅:“后日的大朝会,兄长要去么?”
李沅对此却毫不感兴趣,直接就拒绝了他:“不去。”
急于想兄长展示却被拒,李濂的语调降下去些,又问:“兄长要见见您昔日的旧友么,像沈将军焕,还有?”
李沅想了想,答道:“不急。”
两次提议都被拒绝,李濂不死心地又问了一次:“林先生快入京了,您要见么?”
“子清?”李沅双眼一亮,毫不犹豫地回答,“要见。”
第6章
会见林子清的地点被李沅定在了永昌坊内的祖宅之中,他没有理由久居宫中,因此在那日与李濂相互表明身份后,便回到了祖宅居住——北上宦游至陵州之前的那十几年岁月,他都在这所宅子中度过,对他而言,此处便是家。
李濂与他不同,甚至在兄长说要回家去住一段时间时,他下意识地以为兄长指的是要回陵州去。过了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兄长的想法与他不一样,他自幼生长于陵州,以那里为故乡,于他而言,京城长安和郡望所在的陇西成纪并无差别。他知道自己出生在京城,也知道自家在长安有宅子,可从未在意过这些。
到了休沐当天,林子清径直走到了永昌坊内,面对着占坊一半的大宅,不知李濂意欲何为,在门口踟蹰不前。
还是守在外面的卫士认出了他,将他迎了进去,边走边小声对他说:“林太傅可算到了,主上在里面已经等了有一会儿了。”
林子清不敢再耽搁,快步走入堂屋。
李濂一早就陪着一身素服的长兄等在其中。
李沅的爵位封地虽定,可其他的却还要与兄长商议后再定。历来宗室爵位虚职虽高,但为防生乱,多无实职。他却想让兄长继续带兵,在陵州也好,在其他地方也罢。眼下朝廷确实缺将领,之前的许多场仗都是他自己领兵,可如今他已登基,总不能动不动地就御驾亲征。
他信兄长,可兄长偏要避嫌,不肯以亲王爵领兵,还以自己未曾守过母孝为名,要补上三年孝期,顺便避开了出仕一事。
他还当这是托辞,可兄长却穿上了素衣,不食荤腥,倒似真的要将错失过的三年母孝补上一般。
一进屋,林子清便向着主座上的那个身影低头小步趋向前,在离李濂约五步的地方站定,用一丝不差的礼数俯身深拜道:“臣太子太傅林子清,见过陛下。”
坐在上首的李濂连忙让他起身。林子清抬头时,眼角余光自然地扫过李濂身旁。
这一眼,他仿佛瞥见了一个挺拔的身姿,端坐如松柏。他自嘲地笑了笑,自己在面圣时竟还想些不切实际的事。
转瞬便如同往常一样,目不斜视地与李濂商议起了为太子讲学之事。可不知为何,那个身影一直存在于自己的余光中,总也不曾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