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多错,尤其是假的东西,一旦多了,穿帮的可能性就大了。还不如就稍微露一点点出来,只要能让老皇帝看到,怀疑的根源种下了,就没有那么容易拔除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老皇帝在纠结过一阵子之后,终于没有直接颁旨禅位,而是先让文谙领了个摄政王头衔。
文谙在这点上其实比文歆要单纯一些,他虽然觉得和他爹的关系大概这辈子都没办法亲密起来,但却不妨碍他全身心的信任老皇帝。所以他爹的决定一出来,他就乐呵呵的应了,完全没考虑本来他或许有能直接称帝的可能。
只是他犯傻,他手下的人不会全都跟着犯傻。尤其他的门客可不是文韶家那种只知道吃食和八卦的,其中自然有那种出身低微却长袖善舞的,宫里也有他们的眼线。虽然消息不见得能做得百分百准,却也有一定的价值,对于老皇帝做出的这个决定,心里就有了疑惑。
被这些门客提醒,文谙原本快乐的心情也低沉下来。如果他的门客们的消息是真的,那么是什么让他爹做出了现在的决定?
一直以来文谙对政德帝的信任在这一刻终于有了明显的动摇。
文谙府里的风吹草动文歆都十分清楚,所以在他陷入猜疑之后没多久,文歆再次上门拜访,这次就是要一锤子把他敲到底了。
文歆那头利用各种真假掺半的证据威胁文谙的时候,文瑞也在动脑筋思考怎么才能让群臣百官甚至老百姓们都能感受到文歆才是天意所向的新帝。
老百姓的看法其实在这种时候一点也不重要,但他们的看法如果集中起来,却足以撼动整个朝堂的看法。这看似很不可思议,却是每个当权者都会意识到的一件事。
要让朝中那些原本的太子派中绝大部分人不抵抗,至少明面上不抵抗,的接受二皇子,利用百姓的呼声其实是很有效的一个途径。
只是在一开始,文瑞始终没能确定要用什么方法来煽动民间,而张静最近来信里告诉他的文家庄里那些特殊的作物一下子给了他灵感。
再加上本身也要给文歆为何会发现杨管事给文谙和查塔尔小皇子传递消息这件事找个妥当的说法,两厢里一联系,一个主意立刻浮现在文瑞的脑子里。
只是虽然有了想法,他却不敢立刻就着手安排,而是又给张静去了封加急的信,询问张静的想法。
以前和丹青一起的时候,他从来不知道会有这种感觉,对于对方会如何看待自己的想法这点如此上心。因为这样,他甚至完全不想自己单独做主,而是一定要和对方商量,一定要在张静亲口说出可以之后,才会着手去做。
这种感觉客观来说确实是有点束缚了他的手脚,很多时候让他会多了一层顾虑,有时候也会延误最佳时机。但即便这样,他也丝毫不想改变。
那种和对方商量的过程,和对方取得统一结论的结果,每一刻都让他感觉到从未有过的愉悦。这种感觉,虽然同样都是获得别人的认同,但和有多少人听命于自己是完全不同的。
这样的小小愉悦或许甚至都上不了台面,却能让他感觉到内心里的柔软,以及一种仿佛被滋润的滋味。这种滋味会把空荡的内心渐渐的填满,并且最终成为自己心中最强大的支持力量。
所以文瑞无论如何也不想放弃这种感觉,这已经完全不再是出于理性上的对喜欢的人的尊重之类的简单认知,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需求,完全感性的,却强烈的足够让他乐此不疲。
这种情绪也不自觉的带到了他给张静的每一封书信里,在看到文瑞信里提到的事情的时候,虽然理智上张静觉得这是对自己这里情况的一种利用,感性上却完全不在乎了,因为他能感觉得到,如果他不同意,文瑞也不会强硬的安排下来。
不过当然,本来他就苦于自己无力多帮文瑞些什么,现在既然自己这里的情况能起到这种作用,那他自然也是要配合的。
于是不久之后文家庄迎来了自当年政德帝返乡之后到目前为止,最为尊贵的一位客人。
第135章 第 127 章
其实最初文瑞的计划里并没有文歆下乡这一环。
在这个时间点上,在如此微妙的情况下,于情于理,其实文歆都不应该离开京里。何况如果是替老皇帝祈福的话,已经有个文韶了,他再去另外个地方跑一趟,很有点多此一举,而且也不好看,就好像要跟幼弟争什么似的。
但文歆的性格十分跳脱,反正文谙那里他已经弹压住,为了让自己的计划更加的顺理成章,也为了想要亲眼去看看文家庄那头那些神仙庄稼,他硬是给自己挤出了二十来天的时间,要快马加鞭来跑这一趟。
说来他本来甚至还想请政德帝同行,后来看老皇帝一副虽然应该还能硬撑一段时间但绝对不可能再旅途奔波的样子,这才作罢。
所谓真命天子,虽然更多的时候是很玄乎的说法,说到底也不过是刀枪底下出政权。但如果真的完全不以为意,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真的又起作用了。
文歆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在出发之前他只有好奇心,完全没想到接下来的大半个月里能在文家庄有那么大的收获,甚至让本来一直敢怒不敢言暗地里还在不停小动作的文谙也感到了惶惑。
文歆从小聪慧,学文习武速度都快。再加上比一般小孩要更早的多就有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