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太过激的动作是没有的,但是她确实在贾代善面前对郑氏把孩子抱走养表达了不满——语气用词都很委婉,理由也很合理——老太太自己都还有一个五岁的小儿子贾代攸要养呢,劳心劳力的,怎么会顾得好贾赦这个孙子呢?
贾代善自己也很犹豫,头一个儿子,还是养在自己夫妻身边好好教养的好……吧?
郑氏是亲妈,贾代善想到一出是一出,直接便去找他家老太太了。
当时郑氏正逗着在襁褓里咿咿呀呀的贾赦,无压力装小孩的观源在一边跟着逗弄。
他虽说虚岁已经五岁了,但他是老来子,郑氏和贾源都宠着他,目前还是让郑氏教他认字,贾源兴起了就教他看兵书,正经的启蒙先生还在寻找中,还有很大的可能会送他进宫学。
贾代善给郑氏请完安,把理由一说,得,郑氏不高兴了。
她先是说把孩子接来能和小儿子做个伴,又说小儿子渐渐大了,很快就要搬出她的院子了,她心中不舍,把孙子接来养也好排遣寂寞之情。
至于贾代善和史氏作为父母想和孩子亲近……难道在她那里就不能和孩子亲近了吗?还是说除了晨昏定省他们就不愿意来看她?
郑氏前头的理由已经有些说服贾代善了,毕竟这个年头,一家中若是孩子少的话,媳妇生了孩子多是给婆婆养的,后头的孩子倒是能自己养,但长子、长女之类的,多是先给盼了孩子多年的老太太养的,而且,老太太养孩子,也比较有经验不是?
养孩子的经验,贾代善是不会昧着良心说自己刚生了头胎的妻子会比自己生养了两个孩子的娘好的。
老太太能将他的四弟养的这般壮实,又这般机敏伶俐,自然是有一手的。
郑氏最后的那个理由却是将贾代善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
这是直接上升到了孝道的高度了,给父母晨昏定省是定例,遵守晨昏定省可以说孝顺了,但是除了晨昏定省之外都不愿意去见父母,说不孝,难道还能反驳吗?
贾代善讪笑着离开了郑氏的院子,至于贾赦,自然是被留在了郑氏那里养着。
就算史氏再不高兴,也得接受这个现实,除了时常去郑氏那里请安看孩子之外,就是防着贾代善的小妾——史氏生了嫡长子之后,贾代善的小妾、通房的避子汤也停了——生下庶子,还有就是想着要再怀一个。
作者有话要说:
赦哥儿的名字真是太……不过比贾政的好听就是了。
红楼线和聊斋线是分开的,其实说是聊斋,但是主要出场的是倩女幽魂的人……那个什么电视剧的版本,大家可以猜猜两个政爹都穿成了谁……
第83章 异事
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荣国府的老太太现在两个命根子都有了,日日容光焕发,高兴得不得了。
荣国公贾源已经准备开始养老了,荣国府近来正在收拾一个院子,贾源老太爷准备搬到那边住去,说是环境好,清静,利于他这种老人家静养。
贾源毕竟已经是国公了,除了圣上自己都要御驾亲征的那种战事之外,他们这些老臣一般也不需要出动了,就算出动老臣,需要出马的,也不是贾源这种爵位已经到了顶点的一等国公。
勋贵们以战事起家,都是武将,除了每月月初和月中的两次大朝会之外,勋贵们都得了恩准,是不必去上朝的,贾源自然是如此。
就算他是圣上的心腹,但是他的爵位已经封到了国公,到了异姓封爵的顶点了,所以现在已经不大参与政事了。
贾源的身上还挂着将军的职务,但已经是虚职了,荣国府的权力正在逐渐地移交到贾代善身上去。
观源长到十岁的时候,正是端德帝在位的第二十五年,从年初的时候,就不停地开始死人。
先是镇国公牛清,年初在皇宫的宴上喝多了,回家之后一睡不醒,三天之后才有消息传出来,说是镇国公去了。
开年就这么不吉利,还是因为皇家的元月宴的原因,端德帝老大不高兴,觉得今年不是个好年份。
镇国公去了之后约莫三个月,外放的一个吴姓的御史家中,又出了一件怪事。
这事儿实为怪异,以至于他的官不大,处的地方又远,但那件事却传遍了京城。
这御史没有儿子,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全家人疼得如珍如宝,跟什么似的。
独生女儿,自然要定门好亲事。
吴御史有个老友,姓白,唤作松龄,也是御史的官儿,二人家境相仿,白家的独子也是个有才华的,于是吴白两家便定了亲。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白御史比较倒霉,好不容易从外放的地方回京,要升官的时候,被路上的土匪给杀了,家财也被劫掠一空。
那些人杀了朝廷命官,自然是讨不着好,但白家也就这么败了下来。
吴御史虽说念着和老友之间的情谊,但对把女儿嫁给老友的儿子却有些后悔了。
吴家小姐面上看着柔柔弱弱的,却是照着大家主母的例子养出来的,心里极有主意,便和未婚夫约好,要商量他们的婚事。
他们本就是正经的已经定了亲的未婚夫妻,两家也算世交,吴家小姐并不愿意悔婚,她的未婚夫白扬和她也是难得的两情相悦的有情人,自然如约相见。
吴家小姐支开了丫鬟、下人,独身前往,结果不幸遇害,半月之后才被找到。
吴家人悲痛欲绝,更令人讶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