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诡秘
今天是秦亭大学暑假的第一天。
昏暗的房间里,秦亭借着一盏台灯的灯光,终于把《葬经》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对比。
几个月前,他从陈子若那里取回了古籍,一直在研究其中的隐秘。
为了研究爷爷留下古籍的秘密,秦亭花了一个多学期的时间,重新找了一部《葬经》,仔细对比研究,希冀找出其中暗藏的玄机,可惜秦亭对风水不熟悉,一直无法参透其中的玄机。
随着爷爷遗留的古物逐渐浮出悬秘,秦亭这才开始察觉到他爷爷的不简单,也更对爷爷的过往感到好奇。
他不知道,爷爷究竟从何得来鬼灯,在哪里得到袁宁所沉睡的纸伞,更奇怪的是,竟然留下一部毫无奇特的古籍。
秦亭又一次粗略的翻了一次古籍,同样是看不出什么蛛丝马迹,最后都有些烦恼了,干脆把书扔一边,不去理会了。
“一本无聊的《葬经》,至于那么精贵的紫檀木盒收藏吗?”秦亭拿起书盒,有些不解。
因为他能够看得出这紫檀木盒大概是清代物件,谈论起经济价值,凭这紫檀木盒的造工,都远超那一部破书,秦亭确实颇为不解。
紫檀书盒虽然没有精美的雕饰,但是却给人古朴大气的感觉,紫檀的材质致密坚硬,色调呈紫黑色,类似犀角色,微有芳香,深沉古雅。
紫檀非百年不能成材,并且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径仅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紫”寓意着祥瑞,在加上紫檀特有的优良木性及稀有程度,所以在明清两朝,紫檀木便倍受皇家所珍视。两朝的皇帝都不惜重金,集天下之能工巧匠打造各种紫檀家具、饰物。这些东西在当时来说,就实属极品,更何况流传至今?
正因为知道书盒的珍贵,这才让秦亭注意到那本平凡普通的古籍的不对劲,要是普通人都会对紫檀木盒宝贝的不得了,更别说真要往里面收藏书籍。
“难道那《葬经》里真的有什么奇异之处?”秦亭疑惑自语,但是他的眼睛却没离开过手中的紫檀木盒。
因为经过一个学期,整整半年的研究,秦亭什么都没有发现,只能由袁宁看看那《葬经》之中,是否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可惜袁宁一直沉睡,没有转换回来。
由于注意力一直放在《葬经》之上,秦亭一直都没有好好看看这紫檀木盒,如今越玩赏这古雅的书盒,秦亭就越是喜欢,一时间有点爱不释手。
秦亭细细把玩,突然就发现盒子内部有点不对劲,底部的内壁似乎留有一条极其细密的缝隙,不认真看的话,根本看不见。
秦亭就是因为一直专注于紫檀书盒内收藏的古籍,而忽视了对书盒的注意,如今发现异样,自然又惊又喜。
秦亭立即找工具,小心翼翼的掀起覆盖在底部的紫檀薄板,果然发现不对劲,里面果然有东西!
那是一张极薄宣纸,已经泛黄了。
那纸张看起来纤薄脆弱,秦亭拿起来的时候不由的格外小心,生怕一个不当的动作,便将纸张毁坏。
当秦亭拈起薄纸,异常小心地将整齐折叠的纤薄纸张摊开的时候,发现里面的内容并不是秦亭想象中的什么藏宝图,而是小篆印文。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秦亭看着那八个曲扭的鸟虫形篆字,晦涩的翻读出其中的内容。
“这是……”虽然印文模糊不清,但是秦亭在辨认出来的那一刻,却无比吃惊。
这印文的内容,竟然与失传千百年的和氏璧上的篆文一模一样!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一件非常著名的无价之宝,在它流传的几百年期间,多少人的命运、多少国家的命运都和它紧密地联系起来,而它神秘的失踪,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历史上的一大悬案。
秦始皇得到和氏璧后,命玉工将宰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皇帝的玉印,于是和氏璧就成了国玺,代代相传。
秦亭很想认真的看清楚这传国玉玺的轮廓,但是印文过于模糊,断裂不清,几乎不可辨认。
由于和氏璧已经失传,真正的和氏璧究竟如何模样,今人已经无法得知,只能通过有限的文字记载中的描述加以想象,由于相传和氏璧被秦始皇制作成了传国御玺,而随着朝代的更迭,该御玺又相传在唐后失传,和氏璧原有样式究竟如何,基本上已经无法得知了,所以秦亭感觉大为可惜。
和氏璧作为传国玉玺,由秦至汉,三国至隋,唐及五代,作为传国玉玺,一直为镇国至宝。
最后一个掌握“和氏璧”的皇帝是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和后妃在宫里,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从此,“和氏璧”神秘失踪,下落不明,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但是秦亭看着摊开的宣纸,从老旧的程度上判断,感觉纸张不会太古老,多半是晚清或者民国时期拓下的印文。
也就是说,有人已经找到了这失踪多年的至宝!
这东西既然能够落到秦亭手中,那么这个找到和氏璧的家伙,很可能就是秦亭的爷爷!
不过秦亭却开始想到另一件事,他爷爷竟然将如此重要的东西交给外人,而不是秦萧或者秦亭本人,事情怎么看都有一些仓促的感觉。
也许有人察觉到了和氏璧的发现,找到了他的爷爷,而且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