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县城后,三人马不停蹄去了学院,找老师指点会试要点,盼着一次就能金榜题名。
如今快九月下旬,明年二月初九就要考会试第一场,他们还有数月的时间,丝毫不能懈怠。
其中还有除去赶路的时间,赶路虽然也能学习,但终究难以专注。
黎国沿用了前朝的都城,定都晋安。
晋安所处之地,是黎国七州当中最大的州,雍州。
廊州距雍州的距离虽然不算最远,却也不短。
一些买不起代步工具的考生,要步行至晋安应试,至少冬月就要启程,走上个三月有余,才能在第一场考试之前赶到晋安。
所以才会有赶考一说。
而瑾瑜准备与陈君然李言卿同行,买一匹马代步,一月左右就能从廊州到达雍州晋安。
他们应该是开年才从廊州启程,在二月初五之前到达即可。
参加科举考试,县试府试与院试对文字笔迹没有很大的要求,只需要卷面整洁字迹清晰。
从乡试开始,就要求答卷必须使用台阁体书写,台阁体写得优秀,无形中都能加分。
瑾瑜决定剩下的几个月,用来钻研字体与行文。
国情已了解得差不多,四书五经只需要定时温习,再往行文和字体上加些分,应该不至于落榜。
为此,瑾瑜专门借了杨天寻的手稿,看杨天寻的行文是如何遣词用句,他只能依葫芦画瓢,希望到时候能把瓢画得像葫芦一些。
台阁体则是一种方正、光洁又乌黑,大小平齐的字体。
讲究色黑、结构紧密、字体方正、大小一致。
在瑾瑜看来,特别像现代刻在碑石上的字体。
瑾瑜初始学写毛笔字时,学的是正楷,与这台阁体差距不算大,只是后来他写得快了,会带上前生略有潦草的习惯,往行楷方向偏移。
此前参加乡试时,他花了些时间矫正,力求与模板范文一模一样。
但因为乡试前他需要钻研的东西太多,用来矫正字体的时间太少,临到考试前夕,没能练得太熟。
在鹿鸣宴上,湘王还专门提点他行文生涩。
他只想说多此一举,他自己什么样自己心里难道没点数?还需要湘王拿来做人情。
好在他曾经的主职是画画,剩下这些时间用来临摹字体完全不用担心,他把日常能用到的字都找来台阁体模板,就当是画画了。
临摹别人的画,对他而言小菜一碟。
不过还要与陈君然一起,时不时抽空点制几套挑花刺绣新花色。
赵氏都能想到复制他们的花色去换钱,城里奸滑的人更多,而且他们还领着几十个工人复制,动静不小。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少人从出售挑花刺绣的铺子里买了各种花色,拿回去就复制十几二十套的。
这山河县,恨不得满大街都是挑花刺绣了。
所以他们要一直点出新花色,才能维持此前的收入,单靠李林一个人,有些力不从心。
自挑花刺绣生意做起来,冬青就料到了这一天,所以心里不慌,只是让李言卿的人手一直往外边的县城推销。
这个县城沦陷了,那就换个新的县城,无论如何都有钱赚,直到黎国所有的县城都被挑花刺绣覆盖,她们也赚了足够的钱,就转行做别的生意。
而黎国有近千个县城,挑花刺绣的生意,至少是还能做两年的。
只是路途远了的话运输费用会增加,划不来亲自去推销。
而且,旁人看到了商机,就会把依葫芦画瓢,招揽会作画之人,再招揽普通工人参与复制。
山河县在最开始几个月让冬青赚了几千两后,销量开始下滑,每月净利润从七八百两降到三百两左右。
冬青就把这些余下的挑花刺绣,全部供货给别的县城。
有了足够的供货,两个月后,最开始推销的那两个县城也开始出现下滑迹象。
而且薄云县的商铺直言不再需要从山河县供货,因为他们自己已经有能力点制挑花刺绣了。
不过冬青让人打听了一下,他们也只能自给自足,在薄云县内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