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成于四  经伦论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6) 目录 下一页(2/6)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5200xs.win/71316/19.html

需要摸索更长的时间来创立封建王朝的形而上的上层建筑,这个摸索过程势必影响到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就不会有近二千年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

反过来说西方文明,“天不生苏格拉底,西方将万古如长夜”。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苏格拉底是“哲学”思想的创始人,古希腊文明发展到苏格拉底开始调整到一个全新的思想境界,为西方人设置了一个万古不灭的灯塔,指引着西方人向文明社会进发。

但是,为什么中国传统理学在经历了二千多年后却走上了绝路呢?现在回过头来看世界文化的发展过程,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思想方法的现代实用性。

既然我们传统理学的思想方法经历了千年不改的实际应用,为中国辉煌的古代文明发挥了历史作用,为什么最终却走到了尽头呢?

简单一句话缺少“灵魂”世界。

当一种文化缺少精神灵魂时,这种文化就是一种机械性的文化,轨道式文化,封闭式文化,这样的文化存在惯性,容易形成一边倒的文化氛围以及思想方法。

这种文化氛围形成的思想方法只关注事件的众所瞩目,不关心事件的内因变化。

比如上面的例子,大家都看到女人有生儿育女的能力,一旦出现一个不能生育的女人,众所瞩目的不是这个女人为什么不能生育,而是众口一词的指责这个女人的缺陷,而加以禁忌,甚至是踢出人群。

这就是理性思维的简单性。

中国传统理学在上世纪初走完了其形而上的政治进程,但是理性思维方法并没有消失,反而是整个文明社会都在很广泛的应用这种思想方法,只是人们不能明确为方fǎ_lùn罢了。

由于理性思维是惯性思维,轨道式思维模式,操作简易便捷,因此在人群中被广泛应用。

当一种文化形成“绝对”状态时,缺失的必然是其对应的另一种物质。

正如当三观论发展到极端时,“绝对精神”占领你的全部思想空间,这时的你必然产生巨大的意识强流,开始充斥你全部的精神世界,并向一个空想的世界进发,生死不渝,勇往直前,根本不会去关心自己还是个物质存在,强大的精神气场完全充满了身心,大无畏的个人英雄主义便出现了。

同样道理,当你“绝对理性”“绝对物质”时,你同样置精神、灵魂于不顾,以“绝对物质”的状态投入大无畏的英雄主义之中,生死不顾,勇往直前,但是有一点与“绝对精神”不一样,“绝对精神”演绎出来都是个人英雄主义者,而“绝对理性”产生的都是集体英雄主义者,具有很强的团体性。

然而,由于“绝对理性”缺乏人性思维,所以“绝对理性”者又都是禁欲主义者,无私奉献是“绝对理性”标榜的理想目标。

又因为“绝对理性”者都是物质致上者,无私奉献的理想目标往往只是空洞的想象,根本无法达到,反过来造成持“绝对理性”者向反向目标前进,最终形成以“绝对占有”为目的的**行为。

在持“绝对理性”者的人群中,**现象是一种常态,有惯通力,往往无法消除,原因就在于左右摇摆是“绝对理性”思想方法,思想方法存在问题,后果产生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持“绝对理性”思想方法者要想摆脱这种窘境,只有将思想方法上升到“结于五”的界面,接受互为因果的制衡机制,这样才能避免左右摇摆的惯性思维。

因为在“结于五”的界面即有爱心世界,又有三棱锥立物原理,即是“合于二”的上结点,又是“分于三”的汇总之地。

在十种方fǎ_lùn中,“结于五”是对“起于一,合于二,分于三,成于四”的总结,在这里可以找到以上四种不同的思想方法,是前四种方法的集大成。

这里有“爱”的天地,有理性的世界,又有智慧的天堂,还有四季轮回的固定模式。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爱”。

爱是人类的基本行为反应,起自于心灵的精神感应。准确的说就是当人关注某一概念时,会出现精神集中现象,心理倾向会专注于某一事态的发展,向一个聚焦点倾心,形成“爱”的动态概念。

由于爱启蒙于心,因此在爱心世界是有灵魂与精神感应的,也可以这样说有爱心的才会认同灵魂与精神的存在,才能持有神思想。

由此可见,在无神论者的世界观里,爱心只是物质条件,是机制思维,只是一种固态的血肉而已。

这里是人类原始理性思维与人类后天人性思维的分水岭,也是人类文明程度的分界线,人类文明如果没有爱心世界,只能是“原始的理性,…就象精神支配身体那样”属于机制的理性。

人类认识世界有十种方法,从理性思维出发就是“起于一,合于二”的思想方法,但是人是有思想的,有思维的,人类是高于其他物种而具备思维逻辑的动物,人类是智慧型动物,是高于动物之上的动物,所以人类的认知结构不能只局限于“起于一,合于二”,而应该向“分于三”之上发展,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人有思想,有思想就比其他动物多了第三只眼,这个是人类为什么是人的原因,也是起点,是要求,更是分界线。

所以说人类的思想起点应该在“分于三”,从“爱”的天地开始人类文明的启航。

由于西方哲学的起点是“分于三”有“爱”的世界,因此,你会看


第十九章、成于四(2/6),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