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席宴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崔、冯二人自然而然的把话题引到了今天拍卖的那几件东西上。当然他们对拍卖品本身没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他们所关心的是像这样的宝贝今后是否还能见到,或者说在当今天下——他们所指的天下也就是辽、周及江南的各个政权——是否还能找到类似的东西。
崔永年是出于商业目的,如果这种珍品还能再有出产,今后可以考虑与这家方记结成生意伙伴。这种价值连城的东西拿到南边富庶地方去卖,其价格估计要比这里还能高上许多。而冯程却是出于向主人交差的目的——如果花了大价钱得到的东西送给皇帝之后,发现是市面上常见之物,那还不如不送。
对于他们的问题,方应瑜自然回答不了,他只知道这几件东西是身边坐着的那几位道士从海外带回来的,至于还能不能再得到相同的东西,这几位道爷可是从来没跟自己说过。好在坐在同桌的王崤峻替他回答了这个问题。
王崤峻胸有成竹的说道:“不瞒二位,这几件宝物乃是一位常年去西面,与万里之外极西之地的外族做买卖的吴姓海商托鄙坊代卖的。据他说,这种宝物即便是在其产地也是万里挑一都未必能得见的,称得上是可遇而不可求,在当地也只有地位极尊崇的王公贵族才有可能得到。这样品质的宝物当地原本是不允许卖予外人的,这位海商是几经周折,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才弄到手的。至于今后能否再弄到类似品质的宝物,他是根本无法保证的。”
听了王崤峻的话,冯程脸上的神情很是放松,显然如此世所罕见的宝贝拿去送给当今皇帝是再合适没有了。崔永年脸上却不免有些失望的神情,如此有利可图的买卖不能参与其中,心中不由暗叫可惜。
王崤峻似乎也看出了崔大财主的失望神情,端起酒杯敬了一杯酒,继续说道:“不过,在下听那位海商说过,这种品质绝佳的宝物虽然极难见到,但材料类似而品质差上一些档次的产品在数量上相对倒还多些,就好比玉石有好有坏一样,而且这种低档玻璃制品也不在禁运之列。”
冯程开始只是对这几件器物的珍贵程序感兴趣,但听完王崤峻有介绍,颇有商业头脑的他也像崔永年一样动起了心思。今天这样价值连城的器物自然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得起的,但档次差一些的价格低一些的就不一样了。辽国的那些契丹贵族老爷们一旦见了皇上用这种东西,有钱没处花的他们自然会跟风。那些低档玻璃器物正好符合他们的需求——既不会被人说没见过世面,又不会因为器物标准超过皇上而获罪。
原就有心做这买卖的崔永年听到王崤峻说的是活话儿,自然更不肯放过赚钱的机会。于是崔、冯二人几乎是异口同声的问道:“不知这位姓吴的海商可在良乡城里吗?”
王崤峻见他们二人脸上的神情自然明白他们这么问的目的,面带微笑的答道:“不巧的很,吴老板把宝物交给鄙坊代卖后就再次出海了。不过出发前他曾对在下等说过,此次前去会设法买些低档玻璃器物回来,到时候会再找鄙坊出售。如果二位贵客对此种器物感兴趣,届时不妨可与鄙坊合作,有钱大家赚嘛,到时候绝不会亏待了二位。只是因为路途实在遥远,而且走海路风险极大。如果不出差错,估计也得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回来。如果出了差错,说句不吉利的话,他也有可能永远都回不来了。”
王崤峻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冯、崔二人哪还有不明白的——这方记通过这次拍卖也看出了其中的商机,与他们二人合作是可以的,但肯定是要从中分一杯羹的。想想也是,手里握着这么个赚钱的东西,怎么可能拱手让人。只是限于方记的规模太小,没能力把买卖做到更大的区域,这才想要与自己合作。虽然对方记只动动嘴皮子就分走一份利润有些不舍得,但进货的渠道现在是抓在人家手里,眼下也只能如此了。待到与那吴姓海商见了面,有了直接接触之后,凭自家的实力那吴姓海商自然更愿意与自家直接做买卖,给方记的这一份利自然就可以省下了。
想到这里,冯、崔二人一边在心中打着得意算盘,一边对王崤峻的建议满口答应。只是他们却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吴姓海商根本就不存在。现在在欧洲虽然已经有玻璃生产,但却远远没达到今日这几件玻璃器具的档次。加之运输不便,就算那些粗糙的欧洲玻璃产品运到东方来,其价格也不会比这次拍卖低多少。
王崤峻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拍卖之前委员会就已经讨论过相关问题,在听取了刘文东、于文德等专业人士的意见后,已经决定把玻璃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提上日程。拍卖结束后,拿到拍卖所得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玉虚宫附近选一个位置比较不引人注意的地产买一块地,建立实验室和生产基地,把这项在一定时间内还是很有“钱途”的买卖做起来。由于将产品生产出来的具体时间没有把握,王崤峻才把那个所谓的吴姓海商的回归时间说的比较长。甚至到时候拿不出产品也不怕,因为他在前边已经说了这是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