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率也较低。),地道口猛地蹿出一米多高的红亮“云气”,幸亏大家在试验人员的提醒下早有防范。这才没有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但即使距离够远,大家也仍能感觉到那汹涌的气流和灼热的温度……
如果是敌后根据地的简易地道,如此猛烈的爆炸很有可能直接炸开一个大口子,但鬼子的地道建筑标准较高,两层红砖水泥砌成的地道内壁在四周土层的支撑下,居然承受住了这记威力巨大的爆轰。但这样一来,云爆弹的威力却反而不折不扣地发挥了出来,足以压碎人体的炽热冲击波沿着地道一路肆虐,将躲藏在其中的无数鬼子烧死或者震死。而距离较远的鬼子虽然没被立刻杀死,却因为云爆弹耗尽了地道中有限的氧气而纷纷陷入窒息……
听到地下传来一连串隐约可见的惨叫声,靠得较近的几个战士立刻就想翻身下去查看战果,试验人员连忙劝阻道,“你们先别进去。里面的氧气都被耗尽了,太早钻进去的话会窒息晕倒的。”
团长虽然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在抗大学习时曾接受过基本的科普教育,所以对于氧气的概念还是知道的,连忙制止了那些小伙子的冲动,等了足足几分钟之后。才在试验人员点头后让人小心翼翼地下到地道查看,而那个戴眼镜的小伙子即使在下了地道之后也反复提醒几个战士不要走得太快,毕竟地道内通风不畅,远处的二氧化碳浓度还没这么快降下来……
“全成碎片了……”,若非几个战士都是亲历过尸山血海的老兵,见到如此血腥的一幕只怕都要当场呕吐不止,倒是那个年轻的试验人员表现得非常淡定,令大家有些惊奇,但看到他脸上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哀戚之色,大家都没敢多问。他们却不知道,为了研究这种新式武器,前后有十几名军工技术人员光荣牺牲,其中好几位因为距离较近,当场就被炸成了碎片,场景与现在大家看到的如出一辙……
大家默默地又走了一段路后,终于看到了完整的鬼子尸体,这些人身上并没有太大的伤损,但个个口鼻流血,不少人的眼珠也爆掉了,死状更为狰狞,“这些人距离较远,所以没被直接炸死,而是死于爆燃产生的高压,他们的内脏、尤其是肺叶,应该都已经碎掉了……”
“好了,暂时先停下。再往前就可能碰到活着的鬼子了……”,试验人员出声停下了队伍,因为他看到了几个至死还抓紧自己喉咙的鬼子尸体,知道这些人死于云爆弹的第三重杀伤效应——负氧窒息。在封闭或半封闭的工事里,这个效应的杀伤力可以说是最大的,但具体能有多远,由于测试的次数还不够多,即使他这位技术人员现在也很难准确说出来,为了预防万一,他们先退回刚才路上发现的一个出口上去叫了点帮手,这才大胆地继续前进,将最后这部分重要数据统计完全。
那位试验人员只是对单兵云爆弹的威力符合设计要求感到满意,而那些第一次看到这种新型弹药威力的十五军指战员则无不惊喜交加,一枚几公斤重的弹头就能肃清一百多米长的地道内的全部敌人,这效能实在是太大了。除了匪夷所思的威力之外,尤其令他们惊喜的是,云爆弹的杀伤力似乎完全不受地道拐弯影响,同时除了较近距离内被直接炸死的敌人,其他鬼子身上的武器弹药都基本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无疑令一直为鬼子毁坏武器弹药而犯愁的抗日官兵大为惊喜……
但他们的团长却考虑得更加长远,“如果鬼子也有了这种武器,拿来对付我们的地道,那该怎么办呢?”
大家顿时面色凝重起来,但那位试验人员闻言却不禁笑道,“你们放心,就算鬼子缴获到完整的样品,以他们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十年内也别想造得出来。想要仿制咱们的云爆弹,他们必须搞清楚我们这种爆燃剂的确切分子结构才行,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s
第二百四十一章 各施妙手
事实上,别说是日本,就算是后来的美国也一样没辙。更有甚者,本来以美国的科技底子,如果从第一代云爆弹循序渐进地搞起,也用不了太长时间,但美国却被超时代的第三代云爆弹误导了研究方向,结果云爆弹的研究进度居然比历史上还要慢得多,不过这就是后话了……
话说回来,那个团长的担忧并非全无道理,但胡卫东这些年里早已经想出了对策,野战中满足“三防”条件的全装甲部队可以将云爆弹的杀伤力降到最低,而地道等工事内,则只能靠多道封闭闸门来屏蔽冲击波与负氧效应(也可以将地道网改为彼此**的短地道,但那样一来地道战的威力就大打折扣了,未必就一定划算。)。这两个办法都需要强大的国力作为基础,但是等到列强大量装备云爆弹的时候,中国核武器应该都已经搞出来了?再说,“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胡卫东现在想不出廉价而又高效的好办法,未必将来中国几亿军民之中就没人想得到。而且即便真的没有好办法,那敌人不也一样对咱们的云爆弹没辙吗?须知照目前中国的发展势头,工业实力比历史上提早二十年乃至三四十年挤进世界前三都不是不可能的,何况自己有厉害武器,怎么也比没有要好?
由于时间有限,鬼子在济南城内挖掘的地道本就不算很长,纵然十五军这次带来进行实战测试的单兵云爆弹数量不是很多。/也足以肃